《风云际会比特币》 介绍

胡定核 2023-01-21 15:02 评论(0)

【作者简介】

胡定核  :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从事中美数字经济比较研究。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全国工商联执委、重庆工商联副主席、重庆政协常委、《清华金融评论》编委、博士导师、西南大学校董、重庆粮食集团董事。

【文前导语】

胡定核博士所著的《风云际会比特币》,仅是书名就将比特币置于“风云际会”的大环境之下,足以让读者眼前一亮。唐代诗人秦韬玉在《仙掌》这首诗中说:“为余势负天工背,索取风云际会身。”

本书作者将比特币的十三年称为风云际会的十三年,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因为,比特币不仅是风雨际会的产物,而且借助时势,呼风唤雨,引入更多的“玩家”。比特币代表着独特的、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

卷入这个历史事件的有个人、企业和政府,有科学家、投资家、金融家和政治家。其中,就有被视为数字经济时代“枭雄”的马斯克,代表星际资本主义,在科技创新、资本市场的特立独行,搅局了比特币、狗狗币和其他加密数字货币。这个现象就被称为“埃隆效应”(Elon Effect)。因为“埃隆效应”,世界主要国家,至少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强化了对界面数字货币的监管和干预。全书一共七章,以比特币十三年的历史为主线,描述了至少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的比特币的演变轨迹和未来趋势。

~~~~~~

【专 家 推 荐】

研究比特币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为比特币本身还在成长和演变,问题和答案在变化。所以,我们都只是在路上。

2019年3月20日,我陪同巴科校长在北京会见了习近平主席。习主席表示“我们愿同哈佛大学等美国教育科研机构开展更加广泛的交流合作”。“希望中美人文交流取得更多积极成果。”

这本书是胡定核博士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作访问作者的研究成果,或许也可以视为对中美人文交流的贡献。

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时代的货币。它由算法生成,靠算力来保证。算法、算力、算据(数据)与带宽、存储、计算,纵横构成了数字经济的最底层的基础设施。

在这些个基础设施之上,从无到有,既诞生了数字货币,也催生了数字资产。本书对“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的网络协议层,有独到的观点,值得深读!

2018年底,一枚比特币大约值3200多美元。我和作者同在哈佛访学,他推荐我们买。我不明白比特币是什么,为什么能升值,不懂便不做。

2022年初,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颇有“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感。查问比特币的价格,已在44000美元上下。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用数学的方法定义了信任,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元宇宙的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石,让金融创新多了一种选择,开创了一种新的社群组织模式——DAO.     

定核博士近几年一直致力于数字经济,包括日本数字经济的研究。他应川井伸一校长之邀到爱知大学作客座研究员,考察日本数字经济和数字币交易所,还拜会了前金融大臣柳泽伯夫等业内人士。

相信这本书对将有益于中日数字经济合作。                                  

 

为什么我们会对以比特币、以太坊、区块链、NFT、元宇宙为代表的新经济如此痴迷狂热?

区块链技术引领的WEB3.0革命不仅实现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推动了科技发展与生产力进步,还能改变当今社会的生产关系?

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能否真正为我们带来民主正义、公平透明的福音?作者回顾了充满争议的比特币的诞生过程和发展历程,以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事件,并以比特币的数字资产属性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了比特币机制和区块链原理,还将区块链原理引入到金融、民主、科技发展等领域中,和读者分享了他在区块链价值体系和应用场景中的深入思考。        

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正在急剧重构我们熟悉的金融生态和商业模式,比特币就是这次金融革命的起爆点。从起点观察难免混沌与晦涩,十年后再回首,终见庐山真面目。

胡定核博士有学者素养,有官府视野,有商业经验,更有持久激情和浪漫文笔,这本书值得再三品味。   

定核老师在传统领域就是成功的学者、官员、银行家、企业家,进入数字领域后又知行合一,作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入探索。

《火星财经》这几年以“火星号”特刊推送过他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报告的十多篇文章,这本书在他之前研究的基础,又有了新的建树,特别是实务投资的生动总结,值得认真研读。

2008年至今,这十多年经历了欧债危机、阿拉伯之春和新冠疫情等一系列大型宏观事件冲击,国际局势颇为动荡。反观区块链这些年来,特别是2020-2021年,各种应用茁壮成长,已经从极客群体中逐渐走向了主流人群。此时此刻,对于行业更本质的思考可能更为重要。

这本书文笔细腻优雅,作者结合了自己在传统金融行业的多年经验,将理论、数据和对社会治理的思考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逻辑严密又有很强的可读性。

区块链行业仍然处于早期阶段,需要更多能人志士加入其中才有机会挖掘出区块链的最大潜力。定核多方,其书五车,感谢作者身为行业建设者分享出真知灼见!

胡定核博士在哈佛访问期间,我有幸和他讨论过区块链。这些年,他的思考不断深入,也不断给我启发。区块链让我们重新思考信息、信任、账本、共识、协作等基本概念,社区自组织,秩序自涌现,价值重评估。

区块链除了升级金融基础设施以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并将在元宇宙时代发挥基础作用。胡博士以赤诚之心和深厚学术功底探讨这些前沿问题,以生花妙笔静心撰成此书,对读者必有增益。

定核兄为清华大学友人介绍,经个人邀请至台湾科技大学一年担任访问学者。其间除了与台湾产学界交流,亦协助介接国际区块链领域资源。

定核兄给我的感觉比较像是一位文人而非金融家,他对各种事务的体会就如文人对社会文化的细腻观察,对区块链的发展特别是比特币的角色更加上了他在财金领域的专业洞悉。

定核兄在此书中从比特币的发展历史谈到比特币的未来,最核心的阐述在于比特币的价值与定位,以及其在数位资产中的独特角色;在元宇宙概念兴起后,数位货币和数位资产更成为实体世界和元宇宙发展间价值无缝连结的基石。

定核兄在此书中以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以及政治、经济等社会科学的架构探索与区块链的对比,就好比提供了一个罗塞达碑(Rosetta Stone)让读者解读区块链世界的奥秘。

相信对此书的读者而言,可以快速的建立一个对比特币兼具广度和深度的了解,对未来区块链、数位货币、数位资产,乃至于元宇宙的发展也可以具有更有效的解析能力。

世界上每个思维缜密的人都在试图理解比特币及其所代表的区块链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本书以开创性的视角,将数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历史学及人类学的元素精妙地结合起来,用严谨而又优美的语言,把比特币及区块链的本质写得透彻、生动,是当前变革时代不可或缺的图书。       

在区块链领域里,知识性内容丰富的书籍很多,但是有深度思考、独到见解和别具启发性的却很少。

胡定核先生的《风云际会比特币》一书对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中的一些重要话题比如能源、博弈、共识、治理、文化等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思考和探讨,读来颇具启迪。

读胡定核的文章,他不是短视的从几年来看比特币的涨跌,而是站在更高的维度,从人类历史和未来价值,旁征博引,再而娓娓道来。

这恰如他的性格,谦逊低调,

这又如他的才华,博古通今。       

对于比特币令人眼花缭乱的13年历程,没有比这一本更周详的叙述和评判了。

这是一位特立独行且知行合一经济学家的扛鼎之作,用生动的案例为读者展示了分布式共识如何改变人类传统的桎梏,引导人们探索以比特币区块链为基础的元宇宙的康庄未来。

比特币的横空出世,在带给我们震撼的同时,也永久性地改变了稀缺性技术的版图。数学上可证明的稀缺性,跟我们真实世界中的稀缺性,乃至跟数字化的元宇宙中的稀缺性,都可以形成一种映射,数字化生存从此有了“锚”。以可证明的稀缺性技术为支撑,

在数字化的世界中构建并实践各种可证明的制度生态,成了技术极客们的不懈追求。本书从技术与制度关系的视角,复盘了这个过程,展现了比特币现象的历史深度。作者是区块链技术的先行者之一,相信他这部融汇了先行者切身体验的著作,带给我们对于比特币现象的不一样的思考和启迪。

中本聪在2008年10月31日发布的比特币白皮书,让人类再次体验了数学之美:一群互不认识、互不信任的乌合之众,居然能基于算法构建和管理一个可信的账本,从而为资产确权和资产转移提供坚实的逻辑基础,并在此之上展开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

读者开卷有益,读后会心一笑:拜数学之赐,乌合之众的经济,从此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乌托邦。


朱嘉明推荐序

01

通过一本书了解一个重大的经济现象

本书的第一章以加密货币投资人云星途的投资经历,展示了比特币炒作中的深层问题:既有人性的贪婪,又有直面巨创的坦诚与自省,教训值得总结。也许,从某种意义上,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云星途的影子。

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中,作者简要回溯了比特币的十三年,从七个方面对比特币为什么会暴涨暴跌进行了剖析,也探讨了比特币被普遍接受的必要条件。

在第四章中,作者对神秘的中本聪及其继承人进行追踪溯源,帮助读者捋清了来龙去脉。

作者在“还有哪些疯狂的加密数字币”一章中,不只讨论数字币的市值,也讨论了柴犬币等独具特色的数字币及比特现金、LON等中国人创造的加密币进行了介绍,还列举了各国的监管政策。

第六章,此为本书的画龙点睛之笔。作者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从多个方面再次对比特币进行多角度的价值解读,认为比特币从人类熵减的高度,打造了崭新的数学共识。

在第七章中,作者通过七个方面对比特币有没有未来做了全面的探讨和分析,文中既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比特币“作为货币目前在现实社会的风险”,又肯定了它“作为数字资产的价值及未来数字币的可能”。

第七章的主题是比特币的未来。毫无疑义,比特币存在被诟病之处,但是否比特币就不能像中本聪预期的那样成为一种“货币”?作者的答案是否定的。从技术上说,一枚比特币可以细分为一亿聪。“如果再数字挖矿五十年乃至一百年,如果比特币市值超过一百万亿美元,甚至与全球GDP相当之后。比特币成了巨型航母,价格相对稳定,就可以成为支付工具。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让我们在元宇宙拭目以待吧。”

作者在这本书的自序、引言、后记所下的功夫也难以为读者所忽略。作者的宏观视野与亲身体验相映成趣,表现出理科生的数学思维、经济学者的周密逻辑和诗人的激情,可以说是夹叙夹议,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02

比特币为什么让人捉摸不定?

2022年6月13日,比特币与以太坊价格不到24小时之内分别下降25%和28%左右,可谓前所未有的“大崩溃”。6月14日,相关数据显示,比特币价格短时跌破21000美元,最低触及20846美元,以太坊价格短时跌破1100美元,最低触及1090美元,创2020年12 月16日以来的最低点。随着其价格的下滑,比特币市值缩水至4000亿美元左右,以太坊市值也缩水至1333亿美元左右,连带着加密货币大盘也正式跌破1万亿美元关口。于是,否定比特币和加密数字货币的舆论再次甚嚣尘上。

如果按照这本书的基本思想,比特币的诞生,已经开启和创造了全新的货币金融历史。无论比特币的所谓市场价值怎样波动,但比特币价值归零,比特币现象的消失,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件。

比特币具有自我调整的基因,存在升华的可能性。只有在传统的理念框架下,人们才会低估比特币的生命力。

所以,研究比特币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为比特币本身还在成长和演变,问题和答案在变化,社会效应则有待于时间的检验,所以,我们都只是在路上。

本书从当前数字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出发,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展现了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的技术、历史、结构、制度,特别是其经济和商业意义。就理论意义而言,突出量化分析和实证风格,在许多方面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书具有较强的实操性,在论据选取上注重最新第一手资料,特别是作者自己亲身体验的案例,可以说是材料翔实、论据充分。特别值得赞誉的是,全书对相关事件分析、挖掘精彩,冲突不断、高潮迭起,故事性强、叙述生动而颇有文采。

对于加密货币乃至数字经济历史有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入门书,推荐阅读。

小结

2001年3月,在上海昆剧院首演的新编历史昆剧《班昭》第五场有这样的四句唱词:

最难耐是寂寞,

最难抛是荣华,

从来学问欺富贵,

真文章在孤灯下。

胡博士用这本书为他这几年在哈佛大学的访学交了一份有待各位读者评点的答卷。我希望作者继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同理论界和数字经济界的同仁们探讨,逐步深化和丰富自己的研究成果。

*本文为《风云际会比特币》一书的推荐序,作序者为著名经济学家朱嘉明,略有修改。

前言 逆天道:数学的共识真实而又美丽

天道,何为天道?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宇宙天然而熵增,从奇点到大爆炸,理论的推导和天文望远镜的观测,都证明一切正在离我们远去,膨胀中,一切都趋于无序,终归于热寂。

人类不甘天命,筚路蓝缕追求各种共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逆天道熵减建立秩序的努力。

但,人性有局限,共识有边界。

法国大革命时罗兰夫人临上断头台前疾呼“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

如果把“自由”换为“共识”,也是非常贴切的。

共识需要智慧,苏格拉底、华盛顿、爱因斯坦等应运而生;共识需要威权,武器军队、国家皇帝、银行公证等层出不穷;共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一战二战冷战、各种思想主义的“科学”实验,从阿根廷到委内瑞拉的横扫拉美的中等收入陷阱......

微观看

我们正在进入万物互联的元宇宙数字时代:所有通电物都将有芯片,都可互联进行信息乃至价值的存储、计算。

整个世界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虚拟电脑。我们生命的每一个场景甚至表情、气味、思想都可以数据化,都可能被各种传感器精确记录、还原。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数字镜像,它甚至可能比我们本人更了解自己。 

经区块链确权后的数据是我们的共识、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你儿时的病历、传承的基因、疑难病例可以售给制药公司、医生。你可以解锁近五年的不可更改的打车记录及每个司机对你的评价给共享车司机,从而省去不菲的“滴滴”、“优步”等中介成本。

如果将我们思想数字化后输入超级电脑,而电脑又能够实时感知外部世界并进行独立思考,那某天我们就可以像《黑客帝国》一样在虚拟中永生,甚至将数字化的大脑重新输回克隆的人体。

茫茫宇宙中诞生地球,冒出大无畏的人类以熵减的共识对抗熵增的宇宙,全靠太阳几十亿年来源源不断的向我们输入负熵,代价是太阳自己的衰变和无序。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人类的永恒逆天之道或者是掌握巨大的可控核聚变,或者是走出地球,奔向外星。

不管宏观,还是微观的熵减共识,仅靠我们肉体的碳基都无法达成。

跃迁需要新的变量推动。

十三年前,中本聪的比特币白皮书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在通胀放水的高压下、在数学的基础上诞生,区块链横空出世。

区块链使共识由不可靠的人性而机器,由碳基而硅基,真实而美丽。

2018年3月16日,在斯坦福大学(Suite 305,435 Tasso st, Palo Alto),我和在清华带的研究生穆映江、丹华资本丁若宇等一起,与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张首晟教授有过三个多小时的讨论交流。

我们一致认为区块链正开启伟大的数字时代。区块链使二维的信息互联变成了三维、四维的价值互联。在区块链时代,每个个人都有权安全的保有自己的已确权的数据、隐私,并可通过区块链交易自己的数据,产生新的价值。

张院士更进一步提出他的观点:“In Math We Trust。”

他认为在人类所有的知识中,最容易达到共识的是数学。

“用数学作为信任的机制,是最自然的做法,真正的区块链的时代,就是使得我们相互间的信任建筑在数学的基础上。

如果我自己做出一个正方体的话,肯定是不完美的。但是如果作为一个数学的形态,正方体则是全对称的,每个顶角都完全一样,每一条边都完全一样,每一个面也完全是一样的。数学的形态是最最精准的,在精准的意义下,也是最易达到共识的。

如果你看整个宇宙最深刻的奥妙之处,那么物理学中关于整个宇宙的最核心的公式和标准模型,也是用非常精妙的数学来描写的,其中绝大部分的数学也是杨振宁先生所开创的。”

2019年3月10日,在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进行中美区块链比较研究期间,我应邀到MIT作了《区块链: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之钥》演讲后,与清华大学的顾学雍教授一起造访了MIT数学系范畴论(Category Theory)研究团队的David Spivak 和Brendan Fong博士。我们的讨论颠覆了数学仅只是度量与分析世界的工具这个传统认知。

我们的新结论是“纯数学本身即可用来建构(Compose)全新的系统。”

MIT的物理学家、宇宙学家马克斯·泰格马克(Max Tegmark)在《Our Mathematical Universe》书中原话:我们的物理学世界不仅是被数学所描述,它正是数学本身,而人类正是这个巨大的数学体中具有自我意识的一部分。

他在书中追寻了“万物有多大”的问题,探索了前所未有的宏大尺度:我们所在的地球位于一个星系内,这个星系位于一个宇宙内,这个宇宙位于一个充满了分身的第一层多重宇宙中,而这个第一层多重宇宙又位于一个更加多样化的第二层多重宇宙中,这个第二层多重宇宙又位于一个量子力学的第三层多重宇宙中,而这个第三层多重宇宙又位于一个数学结构的第四层多重宇宙中。

同时他也追寻了“万物由什么组成”的问题,探索了极其微小的尺度:我们是由细胞组成的,而细胞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基本粒子组成,而基本粒子都是纯粹的数学结构,因为它们仅有的性质都是数学性质。尽管我们尚不知道这些粒子是否还能分解成更小的结构,但是,弦理论及其竞争理论都暗示着,任何更基本的组成部分也都是纯粹数学性的。

不管是极大还是极小,但是它们最终都来到了同一个地方——数学结构的国度。

物质世界与数学世界的关联日趋紧密,乃至未来二者或互为镜像!我们是否可以进而大胆地、让人眼前一亮的地预测:世界即数学。

比如中本聪的区块链,比如一百多年前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因斯坦一百多年前通过纯数学的推演,预言了质能互换守恒、时空倒流、引力场、黑洞等,并陆续等到了实证。

纯数学的比特币是鸡,与之伴生的区块链是蛋,所谓纯洁的无token无比特币只有区块链的技术是不现实的。靠广义的分布式太阳能生产的比特币有很多问题,如耗能、如先入者抢得了过多的份额、矿池矿霸以及分叉、速度、安全、洗钱、互操作性、合约豪赌爆仓等等问题。

但正如《圣经》所言:你们中谁说自己百分之百的纯洁,大家就可以用石头砸他。

世上从无完美之物,比特币至少一开始就开源,就自组织、自激励,谁都可以自由选择加入或退出,机会开放。你虽错过了上个十年,但今后十年百年却可自主把握。

号称中本聪的创始人迄今从未露面获取名利,这种反人性的圣洁使其卓尔不群,俯瞰万币。

2022年3月底比特币的全网算力已达到了2.36万万亿次哈希碰撞/每秒,这千叠浪万仞岗一样飞速壁立陡增的算力,可以看作是用硅基的数学运算为人类构筑数字世界的共识壁垒,或曰驶往外星的共识方舟。

它将逐渐削弱我们减熵共识中的人性权重,国家、军队、银行、法院、报社等权威将慢慢淡化,代之以全天候、无边界、零成本的数字资产全要素自由流动。

比特币(bitcoin)被号称为数字软黄金,是数学共识的坚定基础,其在全球已可以与法币自由兑换(甚至美、日、加等已有数万台比特币与法币的自助柜员机),实现了个人在地球上的完全的财富自由(政府、法院、海关、离婚等均不能非法剥夺个人拥有的比特币,除非他自己交出私钥密码)。

但多种原因导致比特币不宜作为日常货币使用,需要币值更为稳定、便捷的数字货币——稳定币。

继有28亿用户的Meta提出并试发全球性的数字稳定币Diem后,我国央行加快了DC/EP研发,并已在2021年成功试用,在2022年逐渐更大规模使用。这也可以看作中美之争从贸易到了金融,再到了数字领域。

虽然目前看,USDT、Diem或者DC/EP等都需要法币作储备,但长远看,数字币却有极大可能去法币而更市场化。

简单的类比是:在移动互联网兴起前,信息都由通讯社、报社、出版社垄断。而短短几年后的现在呢?

大咖们还用书号、刊号等权威背书吗?

马斯克的推特不比路透社美联社纽约时报强?

很多轻资产的草根,其粉丝量和影响都远超有着上百亿元固定资产的报业集团。

哈耶克之问:“能否通过市场自由竞争形成更加稳定的货币体系”?

正由支付宝、Libra等开始解答,完全去中心化和非国家化的数字资产发行,正如互联网的信息传递一样,在未来的数字时代是可期的。数字人民币和Diem等都将挑战美元霸权。

2019年9月24日谷歌自称:世界第一超算Summit需要1万年才能完成的计算,他们用量子计算机200秒即可完成,实现了量子霸权。

这将导致数学的共识崩塌?

2019年9月27日我曾就这个问题和英国帝国学院数据科学所所长、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郭毅可院士进行了讨论,在场的还有台湾前领导人马英九、江宜桦等。

大家都认为对“量子霸权”的过虑有点杞人忧天:

一、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内斯就发现了极低温时的超导现象,并由此获诺奖,之后科学家们又不断取得突破,但迄今仍未进入实用化;

二、有矛必有盾、有攻必有防,量子计算机不能破解非对称加密的Shor算法,对SHA-256哈希算法更束手无策。

三、量子计算本身也基于数学,数学不死,数学的共识永生。

相比浩渺宇宙,人类孜孜以求的共识不过是暴风中茶杯里的秩序。共识的形成违反熵增的自然规律,只能获得局部的成功,这是我们的局限与悲哀。

但熵增虽然不可逆,共识在我们人类宿命的世界里却具备独特的意义。

由碳基而硅基、由人性而数学的共识使我们有限生命的牺牲增添了悲壮、崇高、理想的光辉,获得了无穷的价值。

两千多年多年前怨发天问的屈原一定不会料到今天人类的逆天道熵减之行,他年轻时也曾阳光灿烂、充满激情地在《楚辞·大招》中咏唱: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春气奋发,万物遽只”

意即四季交替春天降临,太阳是多么灿烂辉煌。春天的气息蓬勃奋发,万物繁荣急遽地生长。

风云际会的比特币已经走过了蓬勃奋发的13年,云蒸霞蔚、急遽生长的长路正铺展在前面。

歌德诗:“这里有玫瑰,就在这里跳舞吧!”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舞蹈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在我们每个人都很快将植入芯片,人类生命将由肉身的碳基向数字的、芯片的硅基转变的奇点时刻,欲不负韶华不负卿的唯一出路,看来只有与比特币与区块链共舞了。

愿我们永远这白日昭只、春气奋发、逆天熵减的青春之舞!

《风云际会比特币》自序

“复旦引星辰珠联璧合,顺时调律吕玉节金和”

这是1993年我在五道口读刘鸿儒老师博士时,在颐和园万寿山排云殿前见到的对联。

自己体悟大意是顺应时势、沐风栉雨、努力追求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

以此来形容自2018年1月11日在清华大学李兆基大楼第一次听到比特币区块链后,如醍醐灌顶,四年多来自己锲而不舍的驽马之行,冀可聊以自慰。

2018年春,经吴敬链老师和王娴博士推荐,在接到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访问学者的邀请后,我向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史宗恺两位老师建议清华与哈佛联合成立区块链实验室,对区块链创新进行研究。

学校对此十分重视,决定由清华校友总会组织清华区块链座谈会,并委托我主持。史宗恺老师、李林、元道等二十位校友参加了讨论。

2018年12月,全国政协与澳门特区联合举办了第七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成立了“区块链专委会”并由我出任首届主任,王峰、韩锋等任副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东盟十国能源部长及驻华大使、中国三峡集团及南方电网等近百家央企董事长总经理等出席了有两百多人参加的首届“绿色区块链峰会。

在哈佛大学期间,我对区块链的技术机制、区块链对社会治理的激励模式、智能合约、中美区块链比较分析等进行了研究,参加了纽约的区块链全球峰会等多个区块链会议,并多次在哈佛大学、MIT、中国驻美大使馆、清华大学、台湾科技大学、台湾政治大学,2018中国合肥金融外包峰会等作区块链的主题演讲。

应《火星财经》《金色财经》之邀,归纳自己对区块链对比特币的认识和研究,写了《浅析比特币的价值》等十多篇研究报告。

2021年6月18日,经济日报出版社向我约稿,邀请我写作一本面向市场、适合大众阅读的书《比特币风云录》。

开始我非常犹豫。

虽然自1991年4月任教深圳大学时写作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中国股票市场:行情分析与投资艺术》起,(据说此书勉强也算是股市的启蒙书之一,发行了26万册。2018年5月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图书馆馆长南希教授的办公室,她上电脑查到美国有斯坦福等八所大学的图书馆藏有此书)。

我又陆续出版了《中国房地产经济》(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人民币与中国经济》(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主编全国高校统编教材《期货投资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资产负债管理:借鉴与发展》(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8月)、主编《光辉的思想伟大的实践:宁夏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主编《执政能力建设与宁夏发展》(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副主编《重庆金融:创新与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等十余本书籍。

但近十年来的确动笔较少,怕吃不了焚膏继晷、韦编三绝的苦。

拖延中思考了两个月,才逐渐进入状态。

最近则一发不可收拾,有时睡里梦里也在写作,半夜三点多也翻身起床记下偶得的佳句,的确有“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的感觉。

完稿之后自审。自己对序言、前言、引言、第一章、第六章、第七章、后记倾注心血最多,完全是原创,是自己四年多来工作和学习、思考的涓滴心得,相对较为满意。

按出版社的要求,希望本书通俗易懂,夹叙夹议、有质有文、大去陈言、迭见新意,为读者所接受;

希望力求写得比较可读、可信、可取,既写出比特币13年历史的本然,又能讲出其诞生、发展的所以然,甚至进而推演其星辰大海的未然。

这对自己的确是力所难逮的挑战。

比特币诞生至今,催生了区块链,又在2021年引爆了以元宇宙为标志的数字文明,吸引了数千万人的深度参与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无数创富的传奇、不尽悲欢的离合。

内容如此丰富,在这本十多万字的小册子里,的确不可能说得面面俱到,这是显而易见的。

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详,必有所略。

但取舍详略之际,考虑间有未周,在所不免。

而知世论史之处,笔者纵逞匠心,究难悉当。

恭请各位读者海涵。

好在集四年波澜壮阔的理论与实践之心得,积半载牛角挂书、悬梁刺股之笨功,终于勉力成浅薄的一孔之见,得粗陋的引玉之砖,在此求正于大方之家。

面对比特币、区块链、元宇宙的星辰大海,忽又觉得这些文字太苍白无力,渺如沧海一粟。

“可是胸中未豪壮,更来沧海看鲸波。”

这句宋诗也许可以略表自己此时的心情。

是为序。

胡定核

2022年元月元日于元一既起 新途肇立之晨

后记:画眉深浅入时无

第一次听说比特币是2014年5月。参加全国工商联执委会后,我邀川大物理系80级的在北京的同学吃火锅。

清华前校长顾秉林老师的博士韩锋对我说:“同学中数你有钱,建议你拿100万美元来投资比特币。”我猛的有点儿懵,觉得莫名其妙。又有同学拉着说3月马航失事的爱情猜想,就没与韩锋再说下去。

2015年,我看到《21世纪经济报道》关于四川小水电挖矿,货车拉矿机在丰枯水之间煤、水电转场的报道。一眼晃过,没有深究。

但韩锋在同学群中持之以恒的布道终于引起了关注,2018年1月8日,我约韩锋一聚。他邀请我说:“正好我们1月11日在清华有个区块链的会,你也来听听吧。”

我去了、听了、悟了。

韩锋请现场感言,我接过话筒,说了比特币区块链可以同时推进人类民主与科学的新见。

接下来就是四年如火如荼、可歌可泣的理论与实践的全身心参与。 

回顾起来,一是痛悔2014年错失良机。曾经在1985年由物理转金融,1990年深圳进股市,1992年闯海南进房地产并成立房地产公司,对新事物、新苗头敏感如斯的我,(按读研时国经系何书记的说法:“胡定核,我看十处打锣九处半都有你。”)为什么此次闭目塞听、麻木不仁?

二是发现人性。人性在这刚刚兴起的无法无天的新域展现得多么淋漓尽致。1992年,海南热时骗子口中的“到账就是利润”,在山寨币ICO中及各种投资项目中被无数头面光鲜的人士实践。

三、投资、基金、量化交易、质押、借贷、合约杠杆,各种深坑大壑的确防不胜防,其中的故事又可以再写几本书了。

本书的内容大部分均为自己原创,傅加成博士参加了第一的部分写作,马玉龙先生参加了第二、四章的部分写作,刘青焱先生参加了第七章的部分写作,在此深表感谢!

自己的学术研究与写作,大致有三个高潮:

一是1987—1990年读研时,1988年率先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在朱嘉明老师主编的《中青年经济论坛》发表并被《新华文摘》转载,随后又研究了卢布、日元、台币等的国际化问题,分别在社科院世经所的《世界经济》、数量所的《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及《日本研究》、《台湾研究》、人民银行《金融研究》等发表,加上其它领域的探索,发了三十多篇文章。

二是1993—1996读博时,围绕博士论文《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的经济学分析》,写《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发于《中国工业经济研究》,被《新华文摘》封面重点转载,《产权与管理:孰轻孰重》等,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中国社科院各所学报《金融研究》、《财政研究》等发表过近五十篇文章。

第三就是自2020—2021年,这两年结合自己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对比特币区块链的研究及实践,写了十余篇研究报告及《风云际会比特币》《到底什么是元宇宙》这两本书。

本人对最近这两年的创作更为满意:

首先,中本聪鸿蒙一划、开天辟地的比特币及区块链,代表了数字文明、元宇宙的到来,窃则以为是人类文明的奇点时刻。这个题材极为宏大。

其次,从理论到实践,从物理、金融到数学,从中国到美国,拓宽了笔者视野,年龄阅历也增加了思考的深度。

写作时的确有时也激情澎湃、文思泉涌、妙想万千、神驰天际。有些自以为是的自得之笔。 

从17岁上大学离家,先后在成都、深圳、海口、北京、银川、武汉、重庆、波士顿、吉隆坡、大阪、

台北等地工作和学习过,我虽逐渐习惯了以途为家,以每一阶段终点为新的起点、奔波于人生的个个驿站。

但每一次停留中朋友们的情谊,仍是我人生旅途中最温暖的春天般的记忆。 

首先要感谢韩锋同学、朱嘉明老师!

大学同学韩锋引我进入比特币区块链的大门,这就是同学圈、朋友圈的重要。

朱嘉明老师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是全国著名的“改革四君子”之一,发起了莫干山会议,就任过河南体改委副主任,而今宝刀未老,又积极推进数字经济的创新。的确令笔者“仰之弥高,钻之弥深。”

朱老师百忙中垂青抽空为本书作序,令本书蓬荜生辉,非常荣幸和感激!

其次要感谢经济日报出版社韩文高社长,多次和笔者沟通并长时间通话,说服我忍痛割爱删去旁征博引但离题颇远的三章和一位笔者非常敬重的领导的推荐序,把本书重点聚焦于实务操作,以期对比特币投资者一念千金、开卷有益,以求本书洛阳纸贵、再版再再版。

也要感谢本书责编黄芳芳女士,感谢她2018年3月在全国政协开幕式上采访我,感谢她为本书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作。

文章杀青完稿后曾请一些朋友斧正,得到了很多鼓励。李林、吴忌寒、肖风、李俊琪、顾学雍、刘青焱、邹传伟、余刚、胡捷、于佳宁、明中行、毛再先、薛江波等都提了具体的意见,吴忌寒还指出了英文拼写的一处失误。

感切之诚,匪言可喻! 

在此谨将这些粗浅但也敝帚自珍的文字献给我祖母郑炎英及犬子胡洋郑,亲人和朋友们的爱是我永远的动力。 

回望最近四年多进入数字世界以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有哈佛、清华、台科大校园文化的薰陶;

有北京、波士顿、台北、吉隆坡的绚烂春色、如炽阳光;

又有吴敬链老师、王娴师妹,南希教授、宋怡明主任、Danmu副主任,王开元、吴思、李春利、李世越、刘强、元道、徐继哲、蔡渝生、周硕彦、张昌吉、王飞扬、阿衣梓萱等多位朋友的关怀支持;

的确是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孜孜龁龁、相习相长、抵掌论文、倾怀抒写!

有诚如何之,快如何之的欢乐,当然也有受骗上当、冥顽不化、如晴天霹雳、如泰山压顶的惊惶。

好在终于杀青完成了这本可以视为人生阶段性总结的书。

借曾国藩的话,“庶几可以遮护旧失,整顿新气。”

意即整装重启吧。 

唐朝诗人朱庆余在临近考试前心情紧张,写了一首题为“近试上张水部”的诗献给水部员外郎张籍,意即临近考试了,我的作品会符合考官的心意吗?

诗中说“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我现在也就怀着这种既紧张又期盼的心情把这部书献给读者,怀着这种既紧张又期盼的心情等待着大家的批评指正。

   

                                                 2022年7月30日

 

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