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未来主义、中国科幻发展

吴岩 2021-12-01 14:19 评论(0)

从元宇宙出发思考科幻的未来主义乃至星云奖的未来走向。

科幻未来主义是大众的真正财富,这种未来主义是灵动的不是固守的,是发展的同时也是反思的,是脱域的同时也是一种连续和依赖的,是创造的也是复活的。




本文为吴岩在“第十二届华语科幻星云奖”之“2021科幻高峰论坛”主旨演讲

非常感谢董老师来让我做这个发言,在场的除了很重要的作家,还有很重要的学者,他们更应该在这儿发言。我今天想谈的内容叫《元宇宙、未来主义与中国科幻的发展》,从中国当前科幻发展来看星云奖未来的路,我们自己想应该怎么走。

我是南方科技大学的老师,我们是做科学人类想象研究中心的,中心最主要的工作,第一就是想象力基础研究,就是我们做一些脑科学和心理学;第二在获知想象力基础上做一些未来研究,到底未来的路怎么走;第三在未来研究的基础上做一些创作研发,大家看到我们中心刘洋老师和我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除了文字作品研发以外,我们也做一些艺术策展。

未来星云奖应该怎么发展?首先要看整个大势是怎么样的。我个人认为科幻仍然处在发展上升期。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近期有一个逐渐上升趋势。这个上升趋势可以分成几步来。

第一方面就是近期科技仍然是在加速发展。从2000年前后,阿尔法狗,人工智能,以及量子科学等等这些发展,已经引导我们走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现在能够处理的信息量是万亿级的信息量,人脑是处理千万亿级的信息量。所以只差三个数量级。


现在人工智能的研究,大概每年能够让处理量增长一个数量级。至于说处理的方法,人脑跟机器智能还有差异,机器只能完成一部分任务,还有很多任务完成不了,但是可以看到这个发展速度很快。再比如说量子科学,我们国家做量子通讯很多,量子计算现在也在发展,量子科技的高速的发展还会持续下去。特别是最近几年中美之间竞争。

第二方面国际环境变化。我们越来越在国际的环境里面占据一个受人瞩目的位置,包括中国科幻的发展变化,也是在世界范围内现在受人瞩目。美国科幻研究协会最近两年至少已经出了两个专号,第一个专号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请了17个学者写了14篇文章研究中国,他们提出中华未来主义(sinofuturism)。我们过去以我们了解对方为自豪,因为太多的翻译。跟风是一方面,但确实对他们了解了许多。但别人也了解我们。而且,态度很开放。今年我们就组织国内学者也在上面发了一个研究专号。两年之内,一个刊物就有两个专号研究中国科幻。我以为这种相互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是对世界科幻发展的循环推动。

第三个方面是教育的改革趋势。中国现在正在进入新一轮教育改革。这轮改革和国际上以往的一些改革具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大屏幕上给大家分享的几本书,就是几次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文件。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上天之后,给整个西方投下了重磅炸弹,使他们痛定思痛,要对科技文化的诸多方面做彻底改变。从哪儿改起?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改变教育。美国教育学佳杰罗姆•布鲁纳在1960年找了20几个重要学者,各行各业的都有,他们开了一个会。会开了几天,最后写了一本小书,中文就叫《教育过程》。

《教育过程》里面讲,美国整个西方教育要进行一个彻底的改变。当时提出了一句话,这句话的大致翻译是这样,就是说任何难度的知识只要找到合理的方式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孩子。在这本书的影响下,大批高深前沿的技术被下放到中小学,甚至下放到幼儿园。


例如,幼儿园就要开始讲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是一次很重要的教育改革。这次教育改革给了世界很大的变化,给冷战的国际警长许多支持,成果是很大的。当然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基础不扎实,过了十几年以后,美国教育界反思,又提出一个“回到基础”运动。中国今天的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从这里面有所吸纳。

我再讲另一次改革,这是联合国教科文推动的。面对知识更新速度太快。教育不能停留在知识学习上。人类必须学会如何学习(learn how to learn)。当时出的那本纲领文件就是《学会生存》。这次改革直接面对的是信息时代,全世界都加盟到改革中来。

中美科技竞争以后,特别是最近两三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学专家都在看这本书,叫《科学:无尽的前沿》。这本书是1945年出的。当时二战结束,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技术发明家,范内瓦•布什做了一个智库报告,针对当时美国的科学技术情况,针对二战情况提交给罗斯福总统。那么,美国当时有什么情况呢?跟中国的今天有点类似。他们也是只做生意,做挣钱的事情。


在科研方面,喜欢做应用而不做基础研究,于是,基础研究的卡脖子方是欧洲各国。这些老牌科技发达国家,掌握着专利。布什写了这个报告,要求必须重视基础研究,把基础研究从欧洲人的手上抢回来。布什今天在我们中国的科幻界还知道得比较少。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科幻感觉的人。建议大家也买一本熊澄宇教授主编的《新媒介与创新思维》。这本书把历史上媒体科学的创意创新提出者进行了巡礼。第一个人讲的就是布什。我想再提一下,在这本2001年编辑的书里面,已经提前20年把元宇宙的创始小说《雪崩》片段收入其中了。说明熊澄宇教授也是很有远见的人。

回到《科学:无尽的前沿》这本书。其中例数了美国必须一个一个解决的科学问题,非常有逻辑性。第一,提高美国人的健康和寿命,所以要大力发展生命科学。第二,提高公共福利。第三,强化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等等。最近美国又把这本书出版了,这一次去掉了两章。但仍然保留了原来的基本内容。我想说他们也在重新翻看这个书。我们需要知道在这轮教育改革中科幻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是有非常大的关系在里面的,科幻会是一个积极参与者。

第四个方面是政府作用。2020年中国科幻产业总值为551亿,跟我们最初调查的几年前一百多亿进步显著。这其中政府推动起到了积极作用。当然,内部结构还有问题。阅读占23.4亿,影视占26.49亿,游戏480亿,电影和游戏轮流领跑的现象非常重要。我想说几句游戏。游戏在科幻产业中占据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但现在游戏行业的企业家没有看到这一点。我觉得不公布数据是对他们宣传自己贡献的最大失误。


你要告知大家,你们的游戏中有许多,正在起到积极的科幻启蒙意义。但不公布数据的做法,让人们无从知晓。我们现在做的是摘取报刊中零星发表的一些头部游戏的数据来推测整体。我特别希望游戏产业能够来一起研讨一种方案,让科幻游戏的产值数据年年发布,以便国家决策层和整个社会更好地判断它的发展。再补充一下,今年上半年科幻产业产值已达到362.92亿元。

在上述这些利好的发展驱动之下,科幻产业在未来,至少在几年之内,仍然会是向上的。在上升发展的趋势下,科幻最重要的是要彰显自己的特征,才能够更好的进入社会。我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都反复提出,科幻的特征应该是未来主义的。它的未来主义在哪里?我提出这么几点。

第一是它的童真性,我自己写过一本《科幻文学论纲》,其中提到科幻是大男孩的一个创意的花园。第二是它的边缘性,科幻是边缘人的思想书写。恰恰因为它的边缘性,导致了思想的丰富性。第三是它的创造性。第四,科幻作为一种创意形式和文化形式,是非功利性的。建构在非功利性之上才是发展科幻事业的重要铺路石。

科幻的未来主义,跟马斯克和扎克伯格的未来主义是有差异的。科幻给读者万千种可能性,丰富他们的思考,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能给更好地创造未来。而马斯克和扎克伯格靠资本强推的未来,只能让人们进入他们铺成的商品之路。

历史上有很多具有上述特征的作品,可以作为未来主义的典范。比如1895年威尔斯的《时间机器》。没有时间机器,就没有后来的未来学,就没有后来一系列的发展研究。再比如1961年海因莱因的《异乡异客》,以及1967年的泽拉慈尼的《光明王》。前者提出了美国新的生活形态,后者提出了加速主义。韩松对《小灵通漫游未来》的评价特别好,说它把21世纪的一切在那里面已经展示了。


1984年的《神经浪游者》和1992年《雪崩》分别创造了赛博空间和元宇宙的概念。那天我去看了沙丘以后有一个感受,沙丘本身也是一种元宇宙的代表。而且现在我突然觉得,元宇宙正进入到一种博弈,数字孪生以后,一种终极的网上生存还在寻找载体,我们将会到哪一个数字孪生的世界里面,到哪一个元宇宙里面,这个问题又在博弈。经过竞争才能广泛被接受。

我把科幻未来主义的里程碑在此展示一下,是想说明我的未来主义强调的是脱域。怎么能够脱离出现有的存在束缚。

 

这是我们今年出版的一些书,《中国科幻文论纲》《中国科幻文论精选》,还有一本《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吴福仲、张铮、林天强老师在《南京社会科学》写过一篇文章,谈的是未来定义权。如果科幻文学和好莱坞资本联系起来,它所展现的未来就是强加在我们身上的带着资本味道的未来。这篇文章很有价值。说的是谁的资本强,科幻就被携带者走强世界,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定义未来。例如,大家按照好莱坞电影中讲的去做,就真正把这个未来做出来。那中国是不是也要去定义未来?科幻作品到底作用有多大?从这里提到的,真的是值得思考的。

回到我自己的科幻未来主义,这种未来主义是我们大众的真正财富。这种未来主义是灵动的不是固守的,是发展的同时也是反思的,是脱域的同时也是一种连续和依赖的,是创造的也是复活的。这样的一种未来主义是我们所希望的科幻未来主义。这就回到了我最初提出的问题,星云奖的未来应该怎么发展,我认为星云奖需要秉承未来主义理念去选择作品,这会让星云奖跟其他奖励有所不同。

回到时髦的元宇宙。大企业站在高地振臂一呼,态势令人恐惧。但科幻的目的显然是超越这些。科幻让我们站得更远。用新的认知来突破这种给定未来和给定空间,重现想象的动能。

我心目中未来的星云奖应该是另一个元宇宙的元宇宙,其中融入无数未来主义思想。这样的星云奖前途无量。

 


作者简介:

吴岩,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中国科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重庆邮电大学钓鱼城科幻中心名誉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华语科幻星云奖联合创始人


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