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卡脖子”领域,陪伴企业孤寂多年

肖冰 2021-09-24 04:32 评论(1)
  过去一年里,达晨发现自己一直深耕的那个“不太性感”的制造领域正变得愈发地热闹:原来不投这个领域的一些基金开始进入到这个赛道,之前在制造领域重镇深圳较少出现的美元基金也开始在这里设立办公室。互联网、新消费的思维和打法也在制造领域频现,它们往往决策快、出手多,对企业的估值也更高,让这个向来稳健、低调的行业渐升高温。
  达晨是一家在智能制造领域深耕了21年的投资机构,身处制造业优势雄厚的珠三角,从诞生那刻便刻上了相应的基因。资金管理规模为360亿元的达晨共投出了600多家公司,其中116家成功上市,登陆A股市场的逾百家。
  在不断深入的一线观察、交流过程中,达晨慢慢找到深入制造业的“楔子”——工业软件。达晨财智执行合伙人、总裁肖冰告诉《中国企业家》,工业软件对解决卡脖子问题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即中国工业面临的最迫切任务是工艺提升,是从设计端到生产、制造、加工端整体的工业化软件的自主可控,以及面向新场景的自主化升级。
  在这个周期长、短期回报难的领域中,达晨如何找到自己的投资节奏和方法论?又怎样在喧嚣中克制欲望、坚守初心?
  采访整理/于静  编辑/周春林

  以下为《中国企业家》杂志对肖冰的采访整理,有删节:
  智能制造缘何快速升温?
  相较于之前,消费互联网领域的投资机会难度提升、可能性变小,中国又碰上自主可控进口替代的大浪潮,制造企业在很多领域产生了世界级公司的可能性,科创板的出现也提供了更多元的退出渠道,给投资机构带来了信心。综合下来,智能制造成为了大家关注的一大赛道。
  面对赛道升温,我们认为重要的还是专注自身,抓住一些前瞻性的机会,利用在行业里长期积累的优势,布局产业链上下游项目,依靠对行业的深耕,而不是估值、价格战去争取项目;同时,对外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投后服务,对内提供具有竞争性的薪资和成长体系,招募人才,扩充团队。
  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中,达晨最看重的是科技驱动的公司,而不是资本推动的公司。我们希望投到一些真正有核心技术壁垒的公司,这可能是我们面向未来的核心投资逻辑。当然,所有项目的核心还是企业家,比如有技术背景、创新力足够、企业家精神足够等。
  另一个达晨看重的地方,就是企业要找到好的下游应用方向,制造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要切实应用到欣欣向荣的、高速增长的行业当中。进入什么行业,帮助什么样的下游产业,这很重要。
  如何找到“水下”项目?
  投资智能制造这个行业十余年,我们失败的比例较小,但绝对量并不小。我们投了600个项目,假如10%失败,就有60个项目打水漂,这时刻提醒我们要警醒、提高投资标准和水平。失败的原因很多,比如不专业,被企业骗了;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有能力更强的竞争对手跑出来而你没有投中。
  达晨一直强调深度的专业化才能找到水下的优质标的,这种能力的养成还是靠研究驱动。团队首先要专业,我们一直强调和执行的是,70%的时间要花在研究上,公司的大量经费也是花在研究上,整个公司要变成一个研究性的组织。
  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强调深度专业化,就是重度垂直,我们希望团队在一段时间只看一个特别细分的领域,其他不允许看。这一策略其实意味着要放弃,哪怕机会很好、很赚钱的项目也要放弃。
  所谓水下项目,不是财务顾问推荐的项目,而是比如当时不愿意融资,或者从没想过融资的企业。得益于我们对产业的长期深耕,达晨的投资案例中有相当多的比例是来自产业界朋友的介绍,同时对产业上下游延展研究、布局。如果不专业,投项目的时候就会竞争多、性价比不高。
  要做到命中率高、明星项目上持股比例也高,核心依旧是专业化程度要高。你要懂这个产业,不要漫无目标地去投,一定是自上而下把这个产业研究透了以后,从它的产业链上下游沿着一个图谱去投。每一个项目的投资,一定要本着严肃专业的心态,不被同行泡沫所逼迫,一定要独立思考,内部投决体系要比较完善,才能把不靠谱的项目淘汰掉。
  早期估值比较低的时候,要敢于重仓,比例要高一些,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下一轮机会也要抓住,持续投入,哪怕再贵也要投。专业的研判,让我们有勇气追上去。
  达晨做投资研究没有任何捷径,都是用脚跑出来,而不是看很多报告总结。比如研究工业软件,那就去跑在这个行业里深耕的100家公司,可能就知道行业的本质是什么了。
  每一个企业家对于一个行业的理解都不一样,很多不同维度的人给你反馈,能帮助你更好地形成自己的判断。不过,见企业家时不要先入为主,而是要通过一手数据,朴素地思考问题。不要急功近利,要多花一些时间提升自己的认知。
  公司层面也会提供很多资源支持他们去做研究,在买数据库、投资经理出差、参加展会等方面没有限制。年度考核时,投资人即使没有任何投资项目,只要有优质的投资报告,也会获得比较高的评分。
  在慢回报的行业内保持平衡
  工业软件行业难以速成,而资本需要持续赚钱,这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周期虽长,但二级市场给它的估值高、成长性大。中国工业场景这么多,只要你积极介入,时间花长一点,最后的平均回报也是非常高的。比如中望软件,我们获得了20倍的回报,长期看,只要抓住了本质的东西,陪企业走过前期那段孤寂的路,它的价值是非常高的。
  比较软件和硬件,我更看好软件投资,有一句话叫“软件定义一切”。软件的边际利润是很高的,前期只要研发投入,不需要一大堆厂房、设备、工人,一旦它成了,卖出去的每一元钱都是利润。软件的财务模型跟传统制造业的财务模型不一样,所以投资人一定要理解。前面很平,一直没收入,后面可能是很陡的往上走的一种曲线。投资人一定要忍受前面很长时间没有收入的阶段,这个就是考验。
  科创板开板之后,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二级市场给了这些公司很高的估值,给了大家很大的鼓励。
  关于工业软件与工业互联网的关系,我认为工业软件需要物理、数学等基础科学非常扎实的功底,再加上IT的工程实践,长时间打磨才能做出来。随着中望软件的上市,工业软件渐渐受到关注,不过,这个赛道还是非常寂寞。工业软件和其他IT软件完全是不一样的逻辑,成长路径、技术壁垒、技术难度不一样,同时好的工业软件是不断迭代出来的,非常需要国家开放市场给它,让它有场景打磨产品。
  工业软件并不难做,但要做到成熟、好用却不容易,需要跟工业结合,积累经验、长期摸索才能做出来,很多国外成功的工业软件公司,基本上也是从产业界出来的。
  回归到投资本质,要做到克制欲望,关键还是我们想做能力范围的事。我们企业文化价值观的第一条就是要对LP负责。有些项目可能在基金成立5年甚至10年以后你才能交代,那时候,希望自己还能坦然面对出资人。
  我们不断通过提高我们的投资标准、投资质量来控制规模,希望做一个马拉松选手。
  每一次募资超募的时候,很有诱惑,我们往往拒绝。有一些项目可能能赚钱,同行也会投,但是我们不投,即使投下去马上能够上市,增加一个投资案例,达不到我们的标准也不投。
  总之,在面对利益诱惑时,能不能选择放弃,这就是克制欲望最核心的考验。
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