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赤字率会不会突破3%?减税将在多大规模?

黄志龙 2018-12-11 11:58 评论(0)

   3%财政赤字率警戒线的由来

  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过高的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前景和金融体系会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其理论逻辑是:财政赤字率长期高企,将加剧政府债务负担,造成财政赤字货币化和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潜力,并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屡屡爆发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

  基于此,IMF、世界银行在救助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都把降低财政赤字作为救助关键条件。而3%的财政赤字率警戒线,首次出现在1993年11月生效的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该条约明确规定:3%以下的财政赤字率是欧洲国家加入欧盟的门槛和约束条件。

  然而,从过去十年的各国实践看,美国、日本、欧盟和金砖国家等全球主要经济体,赤字率超过3%的情况并不稀奇。

  根据IMF的2008年-2017年数据,过去十年内,德国平均赤字率最低(0.5%),仅在2009年和2010年两次突破3%,最近四年甚至保持了连续财政盈余。另外,平均赤字率低于或接近3%的国家还有俄罗斯(1.3%)和意大利(3.2%),美国和日本分别为6.5%和6.8%。金砖国家中,印度、巴西和南非则分别为7.9%、4.8%和4.1%(参见下图)。

  由此,3%的红线只是作为财政风险的警戒线而存在,即便是对欧盟成员国,其约束作用也不大。但是,必须承认,长期高企的财政赤字率,正是欧洲许多国家难以走出经济增长低迷、金融风险高企的重要源头。

  2019财政赤字突破3%的概率不大

  讨论完3%赤字警戒线的由来及影响,接下来讨论2019年中国财政赤字率突破3%和大幅减税将面临哪些掣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3%对于财政金融风险仍具有警示意义。如前文所述,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源头,来自于不受约束的财政赤字。健康的财政和政府债务状况,也是中国始终未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关键原因。同为全球经济的优等生,中国始终向德国看齐,执行较为严厉的财政纪律。在当前的内外环境下,人民币汇率稳定在7以内,财政赤字控制在3%以内,是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信心的关键举措。

  其次,数十年来我国财政赤字率从未突破3%。无论是在形势最为严峻的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第一年(2009年),还是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最大的2016年和2017年,中国财政预期赤字率都设定在3%,但从未突破3%的上限(参见下图)。当前的2018年,财政赤字率下降到2.6%,但赤字规模稳定在2.38万亿元。即将到来的2019年,考虑到去杠杆、去产能等供给侧改革边际放松,加上2018年已经出台的减税政策和基建补短板投资将对经济产生提振作用, 2019年财政赤字率突破3%的可能性较低,也缺乏现实的必要性。

  最后,民生社会事业等刚性支出“只增不减”,限制了进一步减税的空间。随着居民对政府公共服务需求的增加,我国财政支出中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社会支出增速,明显高于行政、国防等其他领域的支出增速。2018年我国财政预算支出为20.98万亿元,是2011年的2.09倍,其中教育、医疗、社保、社区服务等民生事业支出比重接近70%,财政预算在这些领域的支出,也是增长最快的四大领域,其2018年支出相对2011年的倍数,都在同期财政总支出的增长倍数(2.09倍)之上(参见下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养老金支付对财政补贴依赖程度不断加强。2014年开始,全国养老金整体出现入不敷出,当年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为3548亿元,到了2017年则扩大到8004 亿元。如果近期降低社保费率的政策能够落地,养老负担对财政的压力还将加大。

  减税规模大约为1.64万亿元

  虽然财政赤字率突破3%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都不大。但为了应对内外经济环境压力,基于“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的需要,2019年财政赤字率设定在3%的可能性仍然值得期待。据此,可以大体测算出明年的减税规模:

  2018年,我国财政预算赤字规模为2.38万亿元,其中减税规模为1.3万亿,占全年名义GDP规模比重大约为1.4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设财政赤字率由2018年的2.6%上升到2019年的3%,2019年财政赤字规模预计为3万亿元左右。如果这3万亿元的赤字在扩大支出和减税规模的结构比例与2018年一致,那么2019年的减税规模大约为1.64万亿元,其中针对个人的减税规模将在5000亿-6000亿元左右,针对企业的减税将在1万亿元左右。

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