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经济性与以人为本的关系

郭朝晖 2017-10-23 16:06 评论(0)

  我听台湾学者讲过一个故事:展览会上的两家企业。一家职工默无表情、无精打采地坐在展台里面;另一家漂亮的姑娘在展台外面,热情地招呼参观者。两家企业的投入是一样的,但第一家企业职工的工作更轻松、第二家企业的收益却可能更高。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的道理:能否理顺利益关系,决定投资回报的效果。现代社会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很高,低估就会犯错误。

  推动智能化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利益冲突:有些技术可以让劳动者更加舒服、企业却未必会有效益;另外一些技术会让企业赚钱,却会让工人失业。凡是遇到这样的矛盾,就会有麻烦。智能化的推动,很可能会损害职工利益,进而造成社会问题、甚至导致矛盾激化。但这是国家和政府层面需要考虑的事情;推进智能制造的主体只能是企业,企业要做的就是在法律的范围内,追求效益最大化。

  从直接受影响的劳动者的角度看来,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很有可能对自己是不利的。这就好比,东家买了汽车、马车夫就要失业。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现在的专职汽车司机,远远多于当年的马车夫。所以,对全社会来说,汽车的发明其实促进了就业。

  汽车发明是如何促进就业的呢?背后有一个大的背景,就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坐得起汽车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汽车行业本身的技术在上升、成本在下降。美国成为“汽车上的国家”,与福特采用流水线有重要关联。而流水线的采用,又促成了一批劳动者成为有钱买得起汽车的人。汽车专职司机的大量出现,还与另外经济因素有关:公路的建设让汽车运输的性价比提高,公共交通可以让大家一起来“雇佣”司机。

  这种逻辑,也会出现在智能制造时代。

  人们常说:智能制造不是无人工厂、不是机器代人、不是机器人的使用。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企业的角度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么做不赚钱。这就好比:高射炮其实可以蚊子,唯一的问题就是代价太大了。自动化技术发展了这么多年,其实有很多办法:只要把生产过程规范起来,很多工作都是可以自动化的——但规范起来的代价却可能是很大的:不仅是设备投资大,灵活性也会大大降低。灵活性降低了,意味着只能用特定的原料、生产特定的产品。据说,有家企业的自动化产线计划3年收回成本,但生产了一年半产品就卖不动了。厂子只好关门。这意味着:生产的灵活性低等价于市场小,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经济性的下降。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往往规模相对较大、产品相对稳定,就是这个道理。

  一般来说,智能化发展的路子是: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这个路子的原因是:机械化背景下的自动化更容易,自动化条件下的数字化、智能化成本低、风险小。但是,中国企业偏偏就出现了“红领制衣”这种“违例”的事情。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发展不匹配——简单地说,就是在劳动力成本低的前提下推进智能化。其实,中国企业推进智能制造时面对的很多困难,本质上是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相对落后导致的:比如,劳动力成本低的时候,自动化程度高的经济性可能会差。红领也就是在这种困难的背景下出现的“违例”。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还是要基于整个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这就好比:买的起车子的人多了,才能成为汽车王国。

  智能化能够提高自动化产线的灵活程度、本质上就是降低了自动化生产的成本——在我看来,若干产品并线生产的智能化流水线,就是多个产品共享一条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多了,平摊下来成本自然就下降了。从这种意义上讲,智能化建设需要增加成本,但也可以降低成本——尤其是工厂全生命周期的投资成本。另外,随着采用智能制造的企业越来越多,供货商的成本也会下降,进而进一步推动更多的企业采用智能制造。而且,即便是“无人工厂”,也需要有人维护、有人不断优化,也是可以创造大量就业的。

  智能制造会让人类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进而让人们越来越富裕。随着人们富裕程度的增加,愿意干脏活、累活的人就会越来越少。企业要想生存,就不得不为这些岗位的员工提供更高的工资——直到有一天,企业发现:用人不如用机器。

  这样发展下去,不适合人类的工作岗位就会越来越少。久而久之,员工要找工作,不仅看收入多少,更要看劳动环境是不是宜人、还要看这里的工作是不是舒适、开心。正如工业4.0白皮书所说的:让机器适应人而不是人适应机器。我相信:在智能制造的推动下,人类的生活一定越来越美好,人们会由物质追求转变为对精神的追求。

  这不是理想,而是即将走入的现实。我们知道:谷歌的办公室布置的就非常舒适,管理也很人性化。谷歌这样做需要不少的投入,但却与创造价值的目标是一致的:便于招到一流的人才、让他们更加倾心地为企业创造效益。这样,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就一致起来了。其实,中国高端企业的高端人才,现在已经出露端倪。某家企业高端人才流失严重。于是,领导想出了加薪的办法。在我看来,领导或许应该看看本文前面的故事:管理者多一点微笑或者关怀,或许就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的价值流失,或许就是因为管理者的麻木不仁。可以预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会进入“微笑也是生产力”的时代。

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