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互联网:被拉开的差距

胡延平 2015-03-01 11:39 评论(0)

中国和美国互联网的差距其实不仅没有缩小,反倒在拉大。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从信息互联网、功能互联网到了智能互联网的这个阶段。在信息互联网和功能互联网这个阶段,我们追上来了,或者貌似追上来了。但这个追上来更多可能只是体量追上来了,并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追上来了。

所以说实际上到了智能互联网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中国和美国互联网的差距其实不仅没有缩小,反倒在拉大。

那么这种差距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比如说BAT的一些公司也在收购国内的一些公司,或者硅谷的一些小公司去做这种智能设备、可传感设备,但是大部分的并购只具有产品能力,而没有真正的产品研发能力。这个就导致大范围低水平的重复竞争,大家推的产品都差不多,真正去做一些对象化的应用、对象化的开发的能力不强。

对BAT来讲的话,相关的智能设备、可传感设备,也就是一个产品思维,不是一个生态思维。

而且未来在智能互联网体系里面的竞争、云管段生态的竞争,不是说只是一个网站、一个app,甚至不是说只是一个硬件、一个可传感设备,它是整个综合的一个生态,这个生态是硬件软件服务结合在一起,传感、数据和前端的应用服务,和自然界面结合在一起。那么这个布局,从目前来看的话,BAT没有一家在做,或者没有一家在用这样一个思路在做。对BAT来讲的话,相关的智能设备、可传感设备,也就是一个产品思维,不是一个生态思维。

所以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就是当中国互联网的概念股,在美国、在全球达到想象力的顶点,达到资本市场价值预期的顶点的时候,而我们却从实际的产业面、技术面、生态面看到了它潜在的一个隐忧。

这个潜在的隐忧是什么呢?是我们大而不强,我们更多是一个面向现在,以人口红利、市场腹地为概念的这么一个市场。我们真正面向未来的生态、智能互联网生态的竞争力,是存在很大的一个问题的。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我们相信BAT在下一个阶段,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在业务市场,依然会有不错的表现,包括在相当一个阶段内,无论它的财务报表还是它的股价,也都还有比较可观,甚至增长、成长的空间。

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三年五年以后从整个市场竞争力的曲线来讲,包括市场从另外一个象限里面竞争和超越的角度来讲的话,这个危险是存在的。

真正的中国互联网概念股还在后面,BAT只是一个开始。

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风险不是没有办法,实际上这些办法在中国境内已经开始了,尤其是中国的一些天使投资人和一些创业团队,他们已经迈出了这一步。

也就是说过去十多年的话一直是A to C的一个状态,也就是说从美国到中国。但是我们看到近一两年,尤其是近半年一年,一个新的浪潮已经开始了,就是好多中国的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到美国来,也就是C to A的一个阶段,来投资美国的创业团队,来收购美国的一些技术团队,来和美国的一些不同类型的规模的企业的技术产品部分真正地进行深度合作,然后把这个东西买下来、或者是吃透了,然后再拿到中国市场去。

这么一个C to A的过程其实就是问题答案的一部分,但只不过可能是它是不是能够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或者它是不是足以弥合两个生态的巨大的gap(差距),包括产品级的努力、项目层级的努力能不能解决生态层级的问题。

但是,好在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了。真正的中国互联网概念股还在后面,BAT只是一个开始。

但BAT的发展本身我们有一个什么样的意见呢,就是BAT本身也在逐渐地控股化,也就说它越来越多地变成以资本为纽带、业务为纽带的这么一个平台企业。随着更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它其实变成一个无形的网络。

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